导航更多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重大新闻 » 行业消息

北京公开征集对未来数字空间创新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措施意见

2025-06-30 6067
分享

6月25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支持北京未来数字空间创新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的公告。

微信图片_20250630104739.png
《意见稿》从产业特色、营商环境、综合性创新体系、人才金融保障、国际化品牌园区等五方面,提出12条措施,旨在突出发展科幻、元宇宙、游戏、电竞、虚拟现实等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北京未来数字空间创新试验区
  • 支持游戏、电竞、虚拟现实等行业企业设立工作室、创作中心、创意中心,孵化优质作品和项目。推进科幻与科普、研学融合,常态化举办高品质科幻产业交流、科普研学活动,支持利用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创作优质科普内容,推动优质文化科技作品传播。
  • 推广虚拟现实、空间计算、AI等技术创新运用,支持建设LBE XR大空间、数字艺术展、数字演艺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建设国家科幻公园。开展虚拟现实电影技术和应用研究,建设科幻电影体验中心,支持引入放映虚拟现实电影,支持企业向国家电影局申请虚拟现实电影“龙标”,参与虚拟现实电影和游戏等方面标准制定。
  • 建立活动审批绿色通道,对科幻、游戏、电竞、动漫、虚拟现实、元宇宙相关活动采取高效报备审批。支持建立可信数字资产服务平台,形成游戏、影视、文旅、文博等数字资产,配套数字资产流通、确权、维权等服务。支持市政公共空间交互体验、数字展演等文化公共设施建设。
  • 遴选行业领军企业,以创新联合体方式组建科幻、虚拟现实、元宇宙等领域创新中心,提升重点产业方向技术保障能力。加快科幻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建设游戏、虚拟现实等领域标杆孵化器,吸引集聚优质企业和项目。


关于支持北京未来数字空间创新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

为落实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部署,按照《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国办发〔2025〕4号)、《关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京建发20245号)、《关于推动中关村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措施》(京科发〔2024〕19号)、《北京市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京科信发〔2025〕8号)等文件精神,以打造数字空间产业创新高地、未来数字场景新范式为目标,着力“延链、补链、强链”,突出发展科幻、元宇宙、游戏、电竞、虚拟现实等数字经济相关产业,集聚产业要素和优势资源,深化“两园一河”联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北京未来数字空间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创新试验区”),制定如下措施。

一、突出产业发展特色,形成跨界融合优势

1.创作优质文化科技作品

筹备举办“北京未来数字空间创意创作大赛”,强化“京味”文化与数字技术融合围绕游戏、动漫、科幻等重点领域,面向全球遴选优质创意创作作品以及团队和个人,支持优秀成果在试验区转化孵化。支持游戏、电竞、虚拟现实等行业企业设立工作室、创作中心、创意中心,孵化优质作品和项目。强化文学创作与IP转化交流,建立文化IP创作专家顾问机制,支持优质文化IP向游戏电竞、影视动漫、主题乐园、衍生品等领域转化鼓励文化领域服务企业向制造环节拓展。推进科幻与科普、研学融合,常态化举办高品质科幻产业交流、科普研学活动,支持利用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创作优质科普内容,推动优质文化科技作品传播。


2.强化前沿技术示范应用

强化前沿技术运用,打造文、商、旅、体融合线下场景。推广虚拟现实、空间计算、AI等技术创新运用,支持建设LBE XR空间、数字艺术展、数字演艺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建设国家科幻公园。打造首用首发场景,支持建设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创新体验店和示范应用场景,配套建立人形机器人、空间智能等多场景数据测试标准,在服贸会、中国科幻大会等重大活动中示范应用开展虚拟现实电影技术和应用研究,建设科幻电影体验中心,支持引入放映虚拟现实电影,支持企业向国家电影局申请虚拟现实电影“龙标”,参与虚拟现实电影和游戏等方面标准制定。依托动作捕捉、AI训练辅助等技术提升体育体验数智化水平,探索体育项目与数字化融合新模式。

3.建设虚实结合未来会展场景

依托XR沉浸展示、大数据智能分析等技术,建设数字化、智能化会展场所。打造科技产品首发平台,鼓励企业举办消费电子产品、未来信息、未来智造新技术新产品发布活动,支持影视、游戏作品在试验区举办新品发布、试映、测试活动。支持打造云上会展品牌项目,支持“云上会展+线下体验”融合模式,发展虚实结合数字展会新模式。

二、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以产业为中心”政务服务标杆

4.支持设立综合服务平台窗口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配套政务服务资源,支持在试验区设立游戏版号申报备案服务中心,配套审批服务人员,向企业提供版号审批、版号辅导和测试等服务;支持设立“出海服务专区”,建立出口游戏国内上线等审批便捷通道,提供出海咨询、中介等相关服务,支持出海服务机构发展,提供跨境数据传输高效便利的评估、备案、认证等服务;支持设置虚拟现实电影等作品综合服务窗口,提供备案政策咨询、作品宣传、试映展映等服务。

5.建立政务服务绿色通道

建立活动审批绿色通道,对科幻、游戏、电竞、动漫、虚拟现实、元宇宙相关活动采取高效报备审批;对面向公众的大型会议会展活动采取“同一场地一次审批、多次报备”机制。试点开展对前沿科技与数字技术领域的首发、首秀、首展等进口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便利化通关。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形成政策咨询、高效对接、快速办理的绿色通道。推动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在试验区试点。

三、坚持前瞻布局,构建综合性创新体系

6.适度超前布局数字产业基础设施

支持市级公共算力交易平台等资源向试验区倾斜,针对初创企业、创作团队等特殊需要,提供算力免费等优惠服务,满足产业发展算力需求支持建立可信数字资产服务平台,形成游戏、影视、文旅、文博等数字资产,配套数字资产流通、确权、维权等服务。支持市政公共空间交互体验、数字展演等文化公共设施建设。

7.建设数字技术创新平台

引入国家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提升重点产业方向技术保障能力。推动面向产业应用的影音视听、渲染引擎、虚拟现实、交互设备等数字领域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和技术适配性;建设影视游戏垂类大模型训练基地,挖掘优势团队,开发AI辅助创作工具。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供给和场景应用交流,支持基于场景需求的科学研究和标准制定,以“先使用后付费”方式使用科技成果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遴选行业领军企业,以创新联合体方式组建科幻、虚拟现实、元宇宙等领域创新中心,提升重点产业方向技术保障能力。支持与央国企开展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合作。依托揭榜挂帅、北京应用场景统一发布平台等机制,强化技术与场景转化应用加快科幻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建设游戏、虚拟现实等领域标杆孵化器,吸引集聚优质企业和项目。


四、集聚关键要素资源,强化人才金融保障

8.设立跨界人才社区

主动培养面向数字媒体、创意经济领域的跨界人才,支持与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鼓励研究团队参与试验区规划建设,深化产学研融合,建立学术导师+行业导师双导师教学模式设置学生实习培养基地和联合实验室建立人才社区”,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行业重点人才提供免费公租房、加速工作居住证、早期创业免费办公场地等政策优惠。打造元宇宙招聘平台,链接在京高校,提供沉浸式双选体验。支持开展技能竞赛评价,研究建立技能人才成长通道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贯通机制。

9.强化创作人才和重点行业人才引进

支持建设青年人才创作基地,针对文化创作团队、工作室,以及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办公场所保障等便利条件,建立“创业导师”机制,吸引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加大“景贤计划”人才引进力度。支持引进游戏作品、虚拟现实电影作品、出海文娱作品、备案小游戏作品、国际获奖作品等优秀文化科技作品主创人员。试点放宽游戏、电竞等产业人才引进标准,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游戏电竞人才。支持试验区自主制定急需紧缺人才评价标准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发放工作许可,提供停居留便利。

10.加大未来数字空间金融供给

聚焦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领域,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区级财政、社会投资按比例出资,设立联合基金,加大对技术创新投资支持,与石景山区“投早投小”基金、科幻基金形成接力机制。支持与金融机构合作。优化北京首石科幻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模式支持北京首石科幻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扩大规模,强化与市级基金市场化基金合作,加大对优质作品和创作团队投资

五、扩大全球影响力,塑造国际品牌园区

11.支持数据跨境流动“文化出海”

支持企业参与数据跨境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认证体系建设,提升数据跨境服务中心能,支持企业便利访问国际互联网,推动安全有序便利化的数据跨境流动。推动未来数据空间创新出海,打造一批文化出海项目,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文化科技企业,促进企业和产品、服务出海。吸引举办国际顶级电竞赛事

12.强化试验区品牌打造

支持按年度遴选发布北京未来数字空间十大品牌。支持试验区建设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级人工智能文化应用基地,围绕文化应用等领域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标杆应用场景。支持指导试验区争取国家级、市级重点项目落地,提升发展能级,为未来数字空间创新发展探索提供新思路、新方案。建立北京未来数字空间试验区创新中心,集试点业务窗口、政务服务绿色通道以及重点实验室、重点企业于一体,打造功能多样的创新发展核心平台。

0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收藏
分享
发表评论:
评论:
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