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交流 场景案例 工业元宇宙 金融元宇宙 文旅元宇宙 商贸元宇宙 政务元宇宙 城乡元宇宙 教育元宇宙 大健康元宇宙 消费动态
元宇宙启蒙小星星 元宇宙小队长 元宇宙小院士 元宇宙青少年等级考试(1-12级) 元宇宙青少年科普导师(初级) 元宇宙青少年科训导师(中级) 元宇宙青少科创导师(高级)
元宇宙“数据要素”大赛 元宇宙数据要素大赛2024 元宇宙数据要素大赛2025 元宇宙共识大会 元宇宙共创大会 元宇宙共享大会 元宇宙共治大会 元宇宙共赢大会 全球元宇宙大会
1月4日,国家数据局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旨在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和倍增功能,构建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数字经济,以推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数据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数据要素×”被格外关注。
数据要素×具体指什么
通俗来说,乘数效应是指一个变量的增减可以引起总量的变化。那么,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经济效能叠加。相对于传统的四大要素的排他性和边际效益递减的特点,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数据具有可以源源不断的产生,且具有可复制、非消耗、边际成本接近于零等新特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数据要素产权具有显著的可再生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数据价值的发挥关键在于应用场景的拓展,通过推动数据与其他要素的结合,以及数据的多场景应用,可以大大降低社会成本,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资源配置优化。数据即信息。“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形成相对完善的数据产业生态。作为信息沟通媒介,通过完善配置机制,对不同来源的数据集进行优化,能够一定程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有效对接供给和需求,提升社会资源配置效率。
产业协同创新。随着数据资源的增长与数据利用主体的增加,作为一种可跨界的要素,数据在产业融合、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行动计划选取工业制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等12个行业和领域,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研究表明,基于数据要素的分析和预测与生产率显著相关,对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幅度为3.8%~6.7%。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将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落地。可以预见,随着数据交易规模的增长,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机制将趋于完善,有利于创新产业运营模式,培养发展动能,更好的构建多元价值。
数据要素撬动万亿市场
数字时代,数据已晋升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首个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的国家,数字中国大背景下,我国数字化水平发展迅速。据相关机构测算,2022年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已突破9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近1750亿元。2022年至2025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复合增速将达到28.99%。
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与监管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23年10月,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作为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应用的重要部门,舆论认为,国家数据局的正式成立彰显了国家对数据生产要素和资源属性的重视,有利于集中各方资源,破解目前数据流通利用中的难点,推动我国数据要素发展迈入统筹推进的新阶段。
近年来,在“数据二十条”的基础上,各地加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探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1个省(区、市)发布了数据要素相关规定。北京提出要大力建设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开展数据资产入表,数据跨境便利化服务等综合改革试点;上海市提出打造国家级数据交易所,打造数据产业地标,建设“2+X”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区。此外,随着各地数据局的密集成立,数据基础制度一体化建设、数据资源高效流通、数据安全保障都将进一步加强。
随着“数据要素×”时代的开启,数据乘数效应将全面显现。有专家指出,从8年前的“互联网+”到当下的“数据要素×”,反映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经由早期数字技术(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赋能转型阶段,进入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并充分发挥倍增效应和乘数效应的深入发展阶段。
资源、资产、资本转化闭环亟待完善
我国数据资源丰富。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达8.1ZB,位居全球第二,预计2023年将增至9.3ZB。尽管坐拥庞大的数据资源,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着数据供给质量不高、数据流通机制不畅等诸多挑战。
目前业内的主流观点认为,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首要任务是实现数据的“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完整闭环。从数据资源到数据资产,需要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如何界定数据的权属关系。“数据二十条”提出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虽然多地已对数据产权登记等进行了相关探索,目前关于数据资源的确权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而从数据资产向资本的转化,则需要解决数据的定价问题。有别于传统要素,数据定价涉及数据供需关系、应用场景多样、隐私保护等因素,导致数据价值难以准确量化。
虽然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巨大,现有的数据流通方式仍相对单一,加上公共数据管理规范缺失,正规交易量仍较为低迷。数据显示,当前规范的场内交易占比仅在5%以内。据《证券日报》报道,估算2021年数据黑色交易的市场规模已超过1500亿元,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尚未成熟。
目前长期困扰行业的是所有权的问题——数据究竟归谁所有。“数据二十条”的出台,解决了这一问题,就是超越所有权,强化数据持有权、加工使用权、经营收益权。
人民网·人民数据基于“数据二十条”政策精神打造的“数据资源持有权证书”“数据加工使用权证书”“数据产品经营权证书”(三证)正是数据确权的有益实践。人民数据推出的“三证”,为摸清数据家底、加快数据利用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和保障。
人民数据确权“三证”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入、全面、与时俱进的精细、精准分层、分置、分形,定位好数据的基础性资源位置,合理界定不同数据主体的权利义务,探索构建了数据确权的“分层定位模式”,秉持数据确权和资产化并重的定位,为完善数据获取、开发和交易的资产化体系,对摸清数据资源家底,加快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打造共建共享共生共荣的数据资产化生态提供有效助力。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