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更多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AI元宇宙产业委共同主席倪健中|汉文化赋能AI:构筑安全与主权的技术基石

央链直播 +关注 2025-07-04 11
分享

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安全治理成为关键命题。2025年6月10日,“天翼科技咖”沙龙·AI安全治理闭门研讨会在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大厦圆满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电信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产业互联网委员会、中国互联网协会物联网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汇聚产学研权威专家,深度探讨AI安全治理的最新理论突破与实践创新。

产学研权威齐聚,共话AI安全战略意义

本次会议汇聚了产学研用多方专家及行业协会代表,包括中国电信集团相关专业线、360安全、蚂蚁数科等10多家单位。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创始人兼执行会长、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产业委共同主席、全球元宇宙大会发起人兼主席倪健中与中国电信科技委网信安技术与应用专业组组长、集团网信安部副总经理张侃分别发表致辞,共同强调AI安全治理在护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会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等专家受邀发表主题演讲,并就AI安全治理的热点议题举行了圆桌讨论。中国电信集团科创部副总经理陈靖翔与中国电信山西分公司副总经理李若朋受邀列席参与研讨。

领导致辞

 

(倪健中会长致辞)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创始人兼执行会长、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产业委共同主席、全球元宇宙大会发起人兼主席倪健中指出,生成式AI以“周”为单位迭代,但安全治理仍以“年”为刻度推进,安全赤字正在成为智能时代的“阿喀琉斯之踵”。他提出三大行动路径:筑牢安全基座: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控双轮驱动;强化制度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的“三元共治”体系;激活生态协同,打造安全治理命运共同体强调,率先建立可信治理体系者将主导智能文明规则制定权,呼吁推动中国从AI应用大迈向治理强国。

 

(张侃副总经理致辞)

张侃副总经理强调,AI安全治理需为技术创新配备“安全带”和“气囊”,而非限制发展。中国电信已制定安全规范并强化风控体系,呼吁产学研协同探索治理框架。目标是推动AI“跑得快、开得稳”,实现安全可信发展。

专家分享

 

(张平院士分享观点)

张平强调安全需融入“基因”。AI安全治理应从技术架构底层进行系统性设计,构建多层次防护体系,确保技术与安全同步演进。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持续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完善评估体系,为构建负责任的全球AI治理格局贡献中国智慧,推动人工智能在促进人类福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张向征总裁分享观点)

张向征(360智脑总裁、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大模型专题组联合组长)分析大模型安全面临四大核心挑战——大模型软件生态系统安全、内容安全、幻觉问题、Agent流程可控,强调360智脑提出“安全、向善、可信、可控”发展理念,呼吁产业界携手共建安全可信大模型生态。

 

(张弛副院长分享观点)

张弛(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阐述运营商视角下的AI安全实践,强调运营商作为数字基建主力军,需构建覆盖AI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体系,打造全链条防护机制。

 

(杨哲超副主任分享观点)

杨哲超(中国电信研究院AI研发中心副主任)剖析大模型智能失控的底层逻辑,深入解读大模型在应用、数据、模型、环境四大维度的安全风险,强调AI安全评测需“矛与盾并重”,以攻促防,持续迭代。

 

(鲁玮总监分享观点)

鲁玮(蚂蚁数科AI科技产品总监)分享金融科技应用角度的实践经验,强调大模型生成内容场景需采用分层防御策略,巧妙结合大小模型优势,平衡安全与体验,同时要建立可追溯、可解释的AI决策机制。

圆桌交锋

在张侃副总经理主持下,专家们讨论了“电信业布局AI需突破的最核心安全矛盾”、“行业最亟需统一规范的安全基准”、“内容生成场景安全防御的关键点”、“电信集团核心运营场景中部署AI时安全风险防范的关键点”、“TeleAI面对安全挑战的技术战略”等议题。最后,各位嘉宾围绕未来1-3年将对电信行业AI安全治理产生颠覆性影响的关键趋势以及潜在挑战或机遇进行展望。

 

(专家圆桌讨论现场)

共识与行动:共建安全可信AI生态

本次会议在AI安全治理领域达成重要共识:AI安全是系统工程,亟需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产业协同、监管完善多措并举。会议呼吁: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期,安全治理必须与技术发展同步推进。未来,各方将深化在AI安全标准、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共同构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赋能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下为倪健中会长致辞全文:

汉文化赋能AI:构筑安全与主权的技术基石

在天翼科技咖”沙龙·AI安全治理闭门研讨会上的致辞

倪健中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会长

全球元宇宙大会主席

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产业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席

2025年6月10日 · 北京邮电大学

尊敬的张平院士,各位专家:

很高兴今天能在北京邮电大学参加AI安全治理研讨会。这个会议虽然规模不大,但意义重大,恰逢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今天我带来了一本书,书名叫《国家信息安全报告》。这本书是25年前,即1999年,我牵头策划编写的。当时,信息产业部和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两家机构联合主持,我是课题组的总策划。这本书首次提出了网络主权、信息主权、网络霸权和信息霸权等课题。我们在考虑国家安全时,首先应考虑主权,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应对外部霸权。

众所周知,互联网的底层语言是英语,因此我们过去在互联网底层技术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他人。如今,人工智能时代来临,AI主权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尤其在中美两种文明体系碰撞的背景下。如果我们不从最底层的技术层面考虑这些问题,可能会面临严峻挑战。

前几天,我在中科院和中国社科院联合举办的论坛上,就中文代码问题进行了演讲。因为人工智能的底层是文化,而编程语言的底层是语言。我们现在使用何种语言进行编程至关重要。近期,我与几位老总也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人工智能的编程语言是否可以运用汉字来编辑二进制?我认为,这些突破并非仅仅在于AI本身,更关键的是,利用汉字和图码在算法上取得优势。

回顾历史,汉字曾面临被拉丁化的危机。五四运动后,一些激进分子认为中国的落后源于汉字和思维方式的落后,主张废除汉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通过汉字简化,才得以保留并传承汉字。如果当时真的废除了汉字,我们国家的文化乃至民族都将不复存在,因为互联网的灵魂是文化。十五年前,我在汉城G20峰会上的演讲题目是《再造汉文化圈:网络时代,汉文化的全球机遇与历史使命》。我们拥有庞大的上网人口,定义了互联网的主要用户群体。如今,利用汉字解决网络问题迎来了机遇,汉字的图码优势在算法、存储等方面非常明显,这一点已有许多科学家的认证。

移动通信领域,我们经历了从1G到5G的发展,如今站在6G的门槛。张平院士在整个进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中华文明在科技进步中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推动了汉字在互联网和电脑上的应用,确保了汉字没有掉队。现在,我们不仅要不掉队,更要实现超越。在构建6G战略框架时,张平院士提出了语义通信、AI与6G之间的关系,这一点至关重要。语义通信与中华文明的传承高度结合,其内在的安全特性,如传统电报中的密电码,在6G时代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值得深入研究。

中国电信作为国家重要通信机构,在6G安全方面也需考虑。安全问题是基础,当时编写《国家信息安全报告》时,我就提出安全应放在首位,产业安全、食品安全等所有领域都必须以安全为先导。因此,我呼吁在AI主权问题上,首先应确保安全主权。

此外,语言传播力的关键在于其掌握者能否从中获益,如获得经济利益、就业机会等。如今,全球范围内学习汉字的人数增多,汉字的魅力和实用性不断拓展。图码优势为人工智能算法提供了前提条件。这个大机遇意味着,从25年前我们关注的绩效准确率,到今天讨论的AI主权,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制度层面的建设。

三十年前,我主编的《国是论衡》大型文史政论丛书,第一本《再造中国》就探讨了“中国百年大走势”,思考建党百年、建国百年我们应如何作为。十多年前,我提出了“再造汉文化圈”的构想,因为我们的事业不仅关乎中国,更关乎世界历史。近期,我和张平院士团队共同调研,倡议召开全球6G大会先导人才会议,并与东盟十国共建人工智能+6G创新共同体,这实质上是一个以汉文化为核心的共同体。中央也召开了相关工作会议,我们与广西、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机构进行了多次交流。希望在张平院士的带领下,以文化为灵魂,打破地域限制,构建新的合作模式,在新的文明体制下推进6G和人工智能创新,将东盟乃至更广泛区域纳入合作框架。从安全角度看,这应是成本最低、最能发挥优势的路径,我们的安全产业应建立在语言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

我们将与南宁、珠海等地方政府合作,举办相关论坛和会议,推动AI安全和治理方面的合作。一是在南宁与当地政府合作,发起中国与东盟国家关于AI、6G语义通信的新范式论坛;二是与珠海市政府推进类似全球6G大会的语义通信相关内容,力求进一步落实。

谢谢大家。

 
 
0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收藏
分享
发表评论:
评论:
最新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