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更多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剑林:解析 RWA 及稳定币的发展与未来趋势

央链直播 +关注 2025-08-11 37
分享

7 月 30 日,在全球 RWA 数据产业大会暨香港RWA全球产业联盟成立启动大会上,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兼绿色科技中心总经理吴剑林发表主题演讲,深入探讨了 RWA(现实世界资产数字化)及稳定币的发展现状、优势、挑战与未来趋势,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深刻洞察。

​吴剑林在演讲中指出,RWA 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区块链技术,将房地产、债券、商品等实物资产转化为可编程、可分割、可交易的数字通证。这一转化直接突破了传统金融的诸多门槛,显著提升了资产交易的透明度与效率。他对比传统金融模式举例说明:传统金融存在 T+2 的交割周期和较高的投资门槛,而 RWA 实现了 7×24 小时不间断交易,最低投资门槛可降至 1 美元,且借助链上数据的透明性,大幅减少了对第三方审计的依赖,让资产流转更便捷、可信。

从市场规模来看,RWA 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吴剑林分享数据显示,2023 年 RWA 市场规模(不含稳定币)从 50 亿美元增长至 253 亿美元,其中私人信贷占 151 亿美元,大宗商品占 18 亿美元,美国国债占 68 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规模约 2500 亿美元的稳定币,同样属于 RWA 范畴,足见其市场潜力之庞大。

那么,哪些资产适合进行 RWA 转化?吴剑林认为,这类资产需具备数据化、标准化与法律确权的基础条件,同时还应拥有具有竞争力的收益率,才能吸引市场参与者。

在肯定 RWA 发展前景的同时,吴剑林也客观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技术挑战,包括隐私保护、跨链安全以及智能合约漏洞等问题,这些都需要行业内各方力量协同合作,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对于 RWA 的未来发展路径,吴剑林做出了展望。他预计,在未来 1-3 年内,RWA 将推动私人信贷、债券等产品实现标准化;长期来看,应用领域可进一步拓展至碳信用与知识产权等领域。从发展阶段而言,RWA 将经历试点探索、监管定型、技术标准化到市场普及四个阶段,逐步走向成熟与规范。

吴剑林的演讲全面梳理了 RWA 及稳定币的发展脉络与关键问题,为行业把握发展方向、应对挑战提供了重要参考。

 

0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收藏
分享
发表评论:
评论:
最新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