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更多
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双轮驱动 六方协同--"可信资产IPO+数链金融RWA"链改2.0深圳共识发布

央链直播 +关注 2025-09-08 35
分享

2025 年 8 月 30 日,来自 “生态、项目、资金、合规、技术、行业” 六方领域的全球数链金融建设者、创新者与决策者齐聚深圳,共同发布 “可信资产 IPO + 数链金融 RWA” 链改 2.0 深圳共识。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可信资产与数链金融专委会/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执行秘书长、香港 RWA 全球产业联盟联合发起人秘书长、数字经济区块链领域资深专家窦俊代表六方提出 “可信资产与数链金融” 链改 2.0 深圳共识倡议,明确 RWA 发展目标。该共识以链改 1.0 实践为基础,锚定真实世界资产与数字金融深度融合的核心方向,旨在构建全球价值流动新基建,标志着我国数链金融产业正式进入协同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为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提供了明确的实践框架与行动指南。

 

 

构建价值流动新基建,实现信任无界贯通

链改 2.0 深圳共识将 “可信资产 IPO” 与 “数链金融 RWA” 确立为核心驱动双轮,其价值核心在于打破真实世界资产与数字金融之间的壁垒,构建 “资产可信化 — 金融场景化 — 价值流动化” 的完整闭环,切实落地 “让价值流动,让信任无界” 的共识目标。

“可信资产 IPO” 聚焦真实世界资产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标准化流程实现资产的可信确权、透明管理与合规拆分,推动资产从 “静态沉淀” 转向 “动态流转”,解决传统资产流通中存在的确权难、管理难、流动性不足等问题,释放真实世界资产的潜在价值。“数链金融 RWA” 则依托区块链技术,打通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通道,将数字金融产品与真实资产价值深度绑定,确保金融服务始终锚定实体需求,避免金融空转,实现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的精准赋能。

双轮驱动模式不仅推动真实世界资产与数字金融的深度融合,更构建了全球价值流动新基建。这一基建以“可信”为核心、以”协同“为支撑,能够跨越地域、行业、主体边界,实现价值的高效、安全、透明流转,为全球数链金融发展提供了基于真实需求的底层架构,助力产业摆脱传统价值流动中的信任成本高、流程效率低等困境。

 

全链条闭环赋能,破解产业发展痛点

共识明确的 “生态、项目、资金、合规、技术、行业” 六方协同机制,并非简单的职责划分,而是形成了全链条、互补性、闭环式的产业赋能体系,其优势集中体现在覆盖全流程、防控全风险、整合全资源三个维度。

从全流程覆盖来看,六方各自承担关键角色并形成协同闭环:

  • 生态方:搭建协同框架,整合产业资源,构建合作平台,促进各方协同与全流程孵化,牵头共建相关载体,解决传统观念束缚、信任建立困难、复合人才短缺的生态领域挑战;

  • 项目方:筛选创新项目,提供资产标的,展示数链金融在实体经济中的场景应用价值,牵头共建相关实验室,解决市场认知低、波动风险与竞争激烈、试错成本高的项目领域挑战;

  • 资金方:为优质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推动资本与项目对接,牵头共建相关基金,解决资产生成 / 流通 / 管理、稳定性与波动性、投资与收益的资金领域挑战;

  • 合规方:划定行为边界,确保创新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要求,防范金融与法律风险,牵头共建相关沙盒,解决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监管合规门槛高、合规成本高的合规领域挑战;

  • 技术方:筑牢安全底座,提供区块链、RWA 等技术解决方案,保障系统安全与稳定,牵头共建相关技术队,解决性能瓶颈、安全漏洞、技术兼容的技术领域挑战;

  • 行业方:校准发展方向,代表各领域利益诉求,链接政府,推动政策规则标准制定,强化产业实践,牵头并签约政府或园区共建相关试验区,解决政策不明朗、理论创新与实践、场景突破与项目热度的行业领域挑战。

从全风险防控来看,六方协同形成了多维度风险防控网络。合规方的沙盒机制提前排查合规风险,技术方的安全解决方案防范技术风险,资金方的资本运作规范规避资金风险,生态方的协同框架降低信任风险,项目方的标的筛选减少项目风险,行业方的政策对接化解政策风险,通过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确保产业创新在安全边界内有序推进。

从全资源整合来看,六方背后的资源网络实现高效聚合。牵头发起单位与联合发起单位涵盖产业组织、金融机构、法律服务机构、技术企业、研究智库等多元主体,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指导、技术支撑、资金保障、法务服务、资源对接等全方位支持,降低单个主体的运营成本与试错成本,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效率。

 

从规范发展到国际引领,重塑产业格局

链改 2.0 深圳共识的发布,将从短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对全球数链金融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推动行业实现从无序探索到规范发展、从标准缺失到体系完善、从区域实践到国际引领的跨越式发展。

短期来看,共识将推动行业规范发展:推行的链改 2.0 项目备案和 “白名单” 制度,明确项目准入标准与运作规范,筛选优质项目,引导行业资源向合规、优质项目集中;出台合规指引,为行业创新划定清晰边界,减少不合规操作,防范行业风险,塑造行业健康发展生态,打造链改 2.0 标杆项目,为行业提供可参考、可复制的实践范式,引导行业整体向合规化、实体化方向迈进。

中期来看,共识将推动行业标准体系完善:构建链改 2.0 评价认证体系,建立覆盖项目筛选、技术应用、合规运营、风险防控等全流程的评价标准,规范行业发展;推进关键领域标准制定,填补行业标准空白,实现技术应用、资产确权、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标准统一,提升行业协同效率;发起“可信资产与数链金融”链改 2.0 全球协作平台,促进国内外行业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数链金融实践经验与标准体系向全球推广,提升我国在全球数链金融领域的话语权。

远期来看,共识将推动我国引领全球数链金融发展:推动中国标准接轨并引领国际合规体系,使我国数链金融标准成为国际通用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可信资产国际互认,打通我国与全球其他地区的资产流动通道,促进跨境价值流动;构建数链金融国际新关系,推动全球数链金融产业形成公平、开放、协同的发展格局,为全球数链金融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科学路径指引,多方合力推进

为确保共识有效落地,共识明确了科学、有序、高效的项目路径,涵盖交流咨询、先前准备、启动方案、项目实施、项目运营、项目拓展六个环节,覆盖项目从概念认同到生态拓展的全生命周期,为项目推进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南,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目标与执行标准,避免项目推进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在此过程中,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联席秘书长、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可信资产与数链金融专委会执行秘书长,香港 RWA 全球产业联盟咨询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可信资产 IPO 与数链金融 RWA 链改 2.0 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章飞发布 “可信资产与数链金融” 联合实验室计划及合作招募方案,为实验室的资源整合、功能落地与协同创新提供了清晰路径。

共识发布以来,生态协同网络已初步成型:已有多家涵盖生态运营、技术研发、行业应用等领域的机构率先响应并加入,为链改 2.0 实践奠定了初期协作基础。与此同时,当前生态建设仍存在重点领域资源缺口 —— 资金方层面,具备数链金融投资经验、可匹配实体资产数字化需求的产业资本与专业投资机构储备不足;“链改 2.0 项目实验室” 层面,跨领域核心专家(如数链金融合规专家、RWA 技术研发带头人、实体经济领域资深学者)及共建机构(如实体产业龙头、科研院所)数量尚需扩充,相关资源需通过持续招募与培育逐步完善。为此,我们面向全球持续发起招募:诚邀认可真实资产与数字金融融合理念、具备资本实力与产业资源的资金方加入,充实资本端支撑能力;广纳实验室所需的跨学科专家,并欢迎实体企业、科研单位参与实验室共建,共同提升技术转化与场景落地效率,通过生态伙伴的精准补位与动态扩容,确保六方协同机制高效运转。

共识的落地离不开多方主体的合力推进:牵头发起单位与联合发起单位将持续发挥引领统筹作用,整合自身资源,推动共识相关载体建设与项目落地;六方领域的实践者将立足自身职责,积极参与共识实践,确保协同机制有效运转;政府与园区将为共识实践提供政策支持与落地空间,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与产业生态。

 

链改 2.0 深圳共识的发布,是我国数链金融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真实世界资产与数字金融融合的新范式,六方协同优势在于形成了全链条闭环赋能体系,对行业的影响在于推动产业实现规范发展与国际引领。随着共识的逐步落地,将进一步释放真实世界资产价值,推动数字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为全球数链金融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央链直播/艾芸)

 

1

好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声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本网站声明:凡本网转载作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我们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您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改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收藏
分享
发表评论:
评论:
最新专栏